公司新闻
如何提升液晶显示效果?这7种光学膜了解一下
光学膜在我们生活周遭可说是无所不在,钞票上的防伪技术、台灯的防眩光、车窗隔热材,太阳眼镜、数位相机中的滤波材,平面显示器等领域都有光学膜。
现如今,平板显示行业正以难以想象的惊人速度发展,大家对显示器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有鉴于此,相关产业纷纷针对可提升视觉效果的光学膜做改善。
如何显示彩色画面
首先,由灯管提供的白光是以线性的型态放光,但面光源的型态才能均匀照顾到面板的每个角落,因此需要一层扩散膜使线光源扩散。为了避免有些光线会从面板侧边逸散掉,减少光源的损失,这里需要用到增亮膜。
然而,要管理散乱的光并不容易,需要用偏光片处理各个方向的光,使它变成类似单一方向的光,再利用液晶分子对这近似单一方向的光做扭转与过滤,以得到所要的明暗度。但液晶分子在扭转光线之前也需整齐排列,这就需要配向膜了。
处理完明暗度之后,再用彩色滤光片把白光中不要的颜色过滤掉,留下红蓝绿3原色的部分再进行比例调配,进而得到所要的彩色画面。
液晶显示器的使用经常是在照明的状况下,但是照明光源会在显示器表面反光,甚至眩光,因而降低画面质量。这时需借由抗反射膜来加以改善,使得在太阳光或强光底下仍可清楚地观看画面。此外,液晶显示器常使用在家庭娱乐上,且需要由客厅中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楚看到画面,因此需要广视角膜来增加视角。
以下就针对上述各式的光学膜做更进一步的介绍。
扩散膜
LCD扩散膜是指应用于LCD模组的背光光源部分,可修正光线成均匀面光源的光学薄膜。
扩散膜按制作方法分类,有涂布式及非涂布式两种。其中涂布式扩散膜具有透光率较高,雾度调节范围大、外观质量好,为高端背光源产品的扩散膜首选品种。
扩散膜主要由三层结构组成,包括最下层的抗刮伤层、中间的透明PET基材层和最上层的扩散层。扩散膜主要起到了雾化的效果。
增亮膜
增亮膜又称为棱镜片或聚光片,在 TFT-LCD 背光模块中能够提高整个背光系统发光效率的薄膜或薄片,由美国 3M 公司首先发明使用。
利用增亮膜特殊的棱镜结构,通过折射、全反射、光积累等光学原理,可以使各方向的光线向中心视角集中,进而提升 LCD 面板的亮度和控制可视角度。
偏光片
偏光片是用来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的光学膜材料。其原理是自然光在通过偏光片时,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垂直的光会被吸收,只剩下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透过,从而实现对光束偏振方向的控制。
偏光片可广泛应用于现代的液晶显示产品,如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手机、PDA、电子词典、MP3、仪器仪表、投影仪等,也可用于时尚偏光眼镜。
配向膜
配向膜是具有直条状刮痕的薄膜,作用是引导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在已蒸上透明导电膜(ITO)的玻璃基版上,用PI涂液和转轮(roller),在ITO膜上印出一条一条平行的沟槽,到时候液晶可依此沟槽的方向横躺于沟槽内,达到使液晶呈同一方向排列之目的。
此具有一条一条方向的膜,即为配向膜。
滤光片
滤光片是塑料或玻璃片再加入特种染料做成的,可作为TFT-LCD背光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滤光片只能让红光通过,如此类推。玻璃片的折射率原本与空气差不多,所有色光都可以通过,所以是透明的,但是染了染料后,分子结构变化,折射率也发生变化,对某些色光的通过就有变化了。
比如一束白光通过蓝色滤光片,射出的是一束蓝光,而绿光、红光极少,大多数被滤光片吸收了。
重点关注企业:天马、深超光电、莱宝高额、南玻伟光。
抗反射膜
防止显示器表面眩光反射的技术,除了防眩光技术外,另一种就是防反射技术,主要利用干涉原理。
目前,进行防反射处理普遍采用的有两种方法——干法和湿法。
前者是通过真空蒸镀法、溅射法以及CVD法等,将TiO2 或MgF2 加热形成氧化物或氟化物蒸气后,蒸着于光学件表面,形成多层光学薄膜,即AR防反射膜。
“湿法”涂布方法,即在透明基材薄膜上,通过精密纳米涤布技术形成具有硬质膜层、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层的多层防反射层,为了与干法的AR 膜进行区别,湿法制备的防反射膜又被称为低反射膜(LR膜)。
其具有连续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规模大等优点,采用湿涂法形成防反射层成为近年来研究防反射膜的主流方向。
广视角膜
广视角膜制备工艺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基材的表面处理、取向膜层形成. 摩擦取向工艺、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形成。
为适应上述制备工艺技术,光学各向异性层涂布液组成除可聚合盘状液晶外,还应该包含光引发剂、调节膜层软硬度的单体、流平剂等光聚合反应的助剂。光学各向异性层涂布液中还包含功能性取向促进剂,以满足不同功能的补偿需求。光学各向异性层涂布液中的盘状液晶的向列相转换温度需要在附带热台的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确定。